大力发展畜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农业、特邀界小组 浏览:104424 次 时间:2020-03-28 12:19:512019年7月以来,从大都市到小乡村,“猪肉”成了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词。如何抓住内外机遇、利用独特资源,推进供给侧改革,因地制宜,在峨边这块土地上大兴畜牧产业,这将是从脱贫摘帽到乡村振兴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限制性条件得不到突破。养殖用地是我县发展现代畜牧产业面前的一堵“玻璃墙”。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生产用地短缺、用地手续繁琐、用地费用超高,土地得不到有效综合利用,土地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
(二)养殖专业合作社关联度不紧密。2019年,全县共有新型经营主体专合社482个、家庭农场96家,大部分表现为“空壳”合作社,合作社内部基本没有统一的生产计划和任务,也没有利益和风险的关联度,形不成规模、区域、品牌、特色和市场。
(三)养殖企业带动力不足。截止目前,全县有42个规模以上养殖企业,但没有一家养殖企业具备“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的联接机制;近两年,虽然我县引进的康源农业、勇茂蛋业、晟峰农业等养殖企业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走向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的现代养殖企业,但基本没有实现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仅有的带动作用局限于把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企业借资分息。
(四)产业链条不完整。近半年来,我县按照市非洲猪瘟指挥部的要求,对乐山市中区主城区点对点调运生猪达到1.5万头之多。每年我们有大量的猪、牛、羊、兔、鸭等畜禽外调,我们只是产品初级生产者,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不能获得产品的区位利益、中介利益、加工利 益和生产地补偿利益。
(五)财力投资收益不高、人力投资表现不足。畜牧产业是高资本投入行业,包括资金、人才、市场和科技的投入。从近几年来的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情况来看,大部分村集体产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回报仅相当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直接表现为财力投资收益不高。2019年10月,四川省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部暗访督查我县贯彻国办发〔2019〕31号、国办发〔2019〕44号文件的执行情况,指出我县动物防疫机构被弱化、人员被分流,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管理和服务人员在编在岗率分别为18.18%和16.67%。
(六)平台建设不完善。在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搭建平台,但平台建设不完善、作用不明显。虽然我县也成立了农业投资相应的公司,也有了区域公用品牌,有了电商中心,在乡村也布局了农村益农社,但在管理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市场的桥梁作用不明显,在产业和产品的经营上平台作用不强。
二、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幅乡村振兴宏图,而且把产业兴旺放在乡村振兴的第一位。峨边具备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的生物安全屏障,丰富的饲草地资源,是畜禽养殖生产的理想基地,有条件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产业,真正实现有龙头、有基地、有机制、有品牌、有市场。
(一)理顺政府、产业、市场的关系。畜牧产业应交由市场来主导,政府用政策、服务来引导。生产什么在市场,如何生产在公司或平台,加速或壮大生产在政策。2019年畜牧业社会投资达到6500万元,其中在融资平台上实现融资1000万元。养殖产业基础在逐步形成,要求农业投资公司应加快对产业的引领,真正将产业经营、公用品牌、电子商务等平台与产业推进作有机连接,让公司或平台在产业的发展中起到真正的桥梁作用。
(二)营造养殖产业的发展环境。按照国务院加快生猪生产国“五条”和四川省省“九条”文件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加快养殖生产讲话精神,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养殖用地和养殖建设等环节的优惠政策,破解养殖用地难等方面的困难局面。政府加大力度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的培植和引进,在生产用地、水、电、路、信、环保等设备设施方面给予配套政策支持。
(三)建立养殖企业与村集体、农户合作机制。通过政策配套和服务让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将政策资金的投入与收益挂勾,防止政策资金的投资流失,不能用简单的百分比来作为收益标准,目前一些村级产业资金的投入表现仅仅为借资,而没有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获取收益。应该将产业资金投入在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基础设备和设施上,将村级集体、农户的收益镶嵌到生产运营的每个环节,如:用地用房租金、水费、电费、生产投入品和产品的运输费、养殖粪物处理费等等过程中。
(四)做长产业链条。加快畜禽产品的加工和附加值,在产品的加工、存贮、营销、品牌等方面加长产业链条,公司、协会、电商应起到引领作用,从订单农业入手是做长产业链的突破口。如,全县调运乐山主城区生猪屠宰费流失就在100万以上,如果再算上肉品加工、制品、包装、物流、品牌、生态补偿等,产业收益将成几何级增长。
(五)用“小养殖”推动“大产业”。去年,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2019年产业扶贫工作研讨暨现场会在峨边召开,总结出的“峨边经验”已成为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三大推广经验之一,表现为“小养殖”与“大产业”的相辅相成。在一定区域内,通过项目推动,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基地示范,农户生产,建立“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提升合作的紧密度。我县“小养殖”虽是传统,但有公司或平台的引领,同样可以走上标准小养殖,形成乡村大产业。
通知公告
- 补选政协峨边彝族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 秘书长名单2025-04-18
- 政协峨边彝族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邛莫军明等同志职务任免的决定2025-04-16
- 政协峨边彝族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政协峨边彝族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2025-04-15
- 峨边彝族自治县政协2025年专项工作推进会召开2025-03-28
- 关于编撰出版《边城市井》邀请报价的函2025-03-25
- 关于延期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峨边彝族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2025-01-17
- 政协峨边彝族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召开政协峨边彝族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2025-01-15
- 政协峨边彝族自治县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调整、增补委员的决定2025-01-15
重要会议
-
暂无内容